欢迎来到一诺智创文旅集团官方网站!我们专注: 农旅文养产业咨询策划、规划设计、投融资建设、 托管运营等一站式服务。

0731-8890 6130 18508431188

双碳”背景下绿色金融赋能乡村振兴现状、机理与对策

时间:2023-11-21 浏览量: 分享到:

[摘要]双碳背景下,绿色发展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旋律,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方向。绿色金融可运用绿色金融工具促进节能减排,将绿色金融与农业农村发展结合起来,将对乡村振兴产生强大赋能效应。本文聚焦绿色金融在农村地区的发展现状、作用机理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绿色金融赋能乡村振兴的对策建议。[关键词]双碳;绿色金融;乡村振兴;农村经济;节能减排

绿色是“三农”的底色,要实现农业绿色发展、农村绿色治理,农民绿色增收,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绿色金融的支持。2020年第75届联合国峰会,中国提出“3060”的“双碳”目标,与农村发展密切相关的“碳达峰、碳中和”进一步丰富了乡村振兴战略内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成为共识。2021年10月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提出要积极发展绿色金融,加快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促进农业固碳增效。绿色金融是以改善环境、应对气候变化为根本宗旨的金融活动,是支持绿色农业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的有力金融支撑。因此,在“双碳”背景下做好绿色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是金融机构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也是赋能乡村振兴、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

一、绿色金融发展现状

对于绿色金融的内涵,理论界站在不同的角度,提出了环境金融、可持续金融、绿色投融资活动等解释,尽管学者对于绿色金融的定义不同,但基本形成了一个共识:即绿色金融强调经济、生态、环境的协调共生,运用绿色金融工具促进节能减排,是绿色发展理念在金融领域的贯彻。2016年,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等七部委发布《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指出绿色金融是指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即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从绿色信贷、绿色证券、绿色发展基金、绿色保险等方面提出了未来绿色金融的政策方向,初步形成了我国绿色金融体系的顶层设计。此后,在全面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大背景下,我国加快绿色金融布局,出台系列配套政策。2021年3月,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构建绿色发展政策体系,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同年5月,央行印发《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方案》明确了绿色金融评价的范围和原则。目前我国已基本构建以绿色信贷为基本政策着力点,以绿色债券为主要发力点,融合绿色基金、绿色保险、绿色股票、ESG等多方面内容的绿色金融体系。在系列政策推动下,绿色金融呈蓬勃发展态势。一是绿色信贷持续增长。截至2021年末,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达到15.9万亿元,同比增长33%,高于各项贷款增速21.7%。二是绿色债券发展迅猛。截至2021年末,中国发行的境内发行贴标绿色债券总额达到2.1万亿元。三是绿色基金方兴未艾,国家绿色发展基金、地方绿色发展基金、PPP绿色项目基金、产业集团绿色投资基金等多种类型绿色基金不断推出,截至2021年末,基协备案数量已超过700只,总设立规模已达数千亿元。由此可见,绿色金融在实践探索方面多点开花,成绩斐然,支持绿色经济发展的力度不断增强。

  • 绿色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机理

助力乡村振兴的绿色金融可定义为按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原则,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总要求,在贷款政策、贷款对象、贷款条件与方式等层面上,配合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等多种创新金融产品,优先满足“三农”金融服务需要,以此实现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杨林、邹江,2019)。绿色金融作为绿色发展的重要创新力,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因此,发展农村绿色金融,对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一)绿色金融助力农村产业振兴

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当前粗放式、小农式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已不符合现代化农业发展方向,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已日益明显,实现农村产业兴旺,必然要求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乡村产业体系,发展绿色金融对于发展绿色农业产业,实现产业兴旺具有重要作用。一是有助于引导资金流向农村。在乡村战略背景下,大力发展田园综合体、循环农业、观光农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产生巨大的资金缺口,客观要求金融资本进入农业领域,加大绿色农业的资金支持。二是有助于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绿色金融要求农业生产降低资源消耗,提高整体效益,将引导农业经营主体转变粗放的生产方式,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将推动专业分工和适度经营,促进小农经营向现代农业转化。三是有助于提升农产品质量。以绿色金融为依托,支持绿色农业、有机农业发展,将大幅提升农产品质量,促进农产品“变绿”,增强农产品环保等级和农业经济效益。

(二)绿色金融助力农村生态宜居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是提高广大农村居民生态福祉的保障。当前,乡村发展中的工业污染、畜禽养殖业污染、化肥农业污染还比较严重,垃圾、污水处理设施等生态基础设施较为缺乏,“两高一剩”产业向农村地区转移等,进一步加剧了农村环境污染。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绿色金融服务于农村基建工程、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人居环境整治等农业农村项目,可以为农村生产生活垃圾处理、集中供水供气等公共设施建设以及节能环保、清洁能源、清洁基础设施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融资支持,缓解农村生态环保资金紧缺状况,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治理资金投入不足的现状,对于推进农村污染治理,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产生积极影响。与此同时,通过发展绿色金融,可以引导资金向环境保护产业靠拢,将对“两高一剩”产业向农村转移产生抑制作用,维护城乡生态公平发展。

(三)绿色金融促进农民生活富裕

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根本目的。绿色金融有助于农民增收致富,实现生活富裕的美好愿望。绿色金融对农村地区的投资将助力农业产业升级,逐步淘汰高污染产业,打造宜居新农村。绿色金融通过向农村地区提供绿色贷款、绿色保险,增加农村资金供给,加快农村资金流通,既可以通过发展农村产业带动农民增收,同时农户还可利用自身拥有的乡村自然资源,积极拥抱绿色金融,搭乘绿色金融快车,发展多样经营,拓展增收渠道,增加家庭收入,实现生活富裕的目标。

(四)绿色金融降低农业产业风险

农业是投资大、风险高、周期长的产业。在农村地区大力推广绿色保险,将为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民收入提供更全面的风险保障。保险资金具有规模大、周期长的特点,引导绿色保险资金参与农村绿色产业投资,可以为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乡村环境保护和生态改善等绿色环保项目提供资金支持,降低发展绿色农业的风险,引导更多资金流向农业产业。将绿色保险与绿色信贷结合起来,既可以发挥保险增信分险功能,也可以转移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部分风险和金融机构信贷风险,提高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发展绿色金融的积极性。

三、绿色金融赋能乡村振兴的困境

我国绿色金融起步较晚,发展尚不成熟,农村绿色金融发展更是处于起步阶段,还面临诸多困境。

(一)农村绿色金融配套政策不完善。一是缺乏清晰的政策指引。绿色金融业务的界定不够清晰,标准不统一,环保信息披露和信息共享机制尚未建立,金融机构还需花费大量的人力、时间成本对绿色产业、绿色项目和绿色企业进行识别,贷后项目跟进和风险监测难度很大,造成农村绿色金融业务开展难度大。二是农村金融风险分担机制不完善。农业保险的广度和深度不够,政策性担保缺乏、商业性担保门槛较高,民营融资性担保公司和由财政注资的担保公司也未深入农村地区,对绿色金融风险难以有效分担。三是农村交易市场和中介组织缺乏。目前农村土地、财产流转所需的评估、登记、交易等配套中介服务尚不健全,农业经营主体缺乏融资担保物,存在融资瓶颈。四是政策激励不足。未系统制定绿色金融优惠政策,对积极开展绿色金融业务的金融机构给予利率补贴政策,或牵头建立绿色金融风险分担机制,未有效调动金融机构发展绿色金融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农村绿色金融产品单一。当前我国农村绿色金融产品以绿色信贷为绝对主体,绿色保险、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等金融工具在农村地区的运用不足。在涉农信贷方面,虽然农信等主要服务于“三农”的金融机构因地制宜地开发了各具特色的涉农信贷产品,如小额农户贷款、乡村振兴贷款等,部分满足了“三农”资金需求,但多数产品没有突出绿色金融,对于农村绿色金融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绿色金融产品创新意识不强,如涉及节水节肥、畜禽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等生态循环农业需要大量资金,相关信贷产品严重短缺。

(三)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尚待改善。一是承贷主体实力偏弱。由于许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起步较晚、规模偏小,财务管理不规范,经营实力偏弱,农业生产设施变现能力较差,缺乏抵押物,贷款资格、贷款额度、贷款期限受到较大限制。二是农业保险保障能力不足。目前农业保险整体呈现覆盖率低、承保险种少、保障能力弱、限制条件多的特点,保险机构缺乏积极性,农民参保意识不强,农户保险保障与经营权抵押贷款无法匹配,影响金融机构将资金投向农业的积极性。三是农村地区信用体系建设滞后。信用体系对农村人口和农业经营主体覆盖率低,信用信息档案不完备,金融机构难以根据信用情况进行授信。

四、绿色金融赋能乡村振兴的建议

绿色金融是一项系统工程,针对当前发展中面临的困境,应围绕政策完善、产品创新、监管激励等方面,多方合作,共同发力,构建良好的政策环境和金融生态环境,引导资金资源主动流向广袤农村大地,以绿色金融赋能乡村振兴。

(一)着力完善乡村绿色金融政策环境

当前,我国绿色金融的顶层设计初步完成,但针对农村地区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尚不完备。建议一是加快完善农村绿色金融政策指引、农村绿色信贷目录指引、农业环保标准、绿色农业认定标准等规则体系,为绿色金融发展提供政策基础;二是政府统一建立环保信息共享平台,加强环保信息披露,减少信息不对称,提高绿色项目融资效率。三是建立绿色金融正向激励机制,为绿色项目和承贷金融机构匹配一定的财政奖励资金,提升绿色项目的商业可持续性和金融机构发放绿色信贷的积极性。四是政府主导建立绿色发展基金,完善绿色金融担保体系,探索政府、银行、融资担保机构共同参与、合理分担风险的可持续合作模式,增强绿色金融风险防范和分散能力,大幅提高用于农业和农村经济资金的可获得性。

(二)着力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建议一是加快乡村征信体系建设。制定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考核办法,完善信用建设评价指标,建立乡村信用信息档案管理系统,完善信用平台建设和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机制,提高农村地区各类经营主体信用意识,打造农村诚信金融环境。二是加大绿色金融知识宣传。党政、金融机构协同开展绿色金融知识下乡活动,加强绿色金融、绿色农业在农村地区的宣传力度,构建绿色金融文化舆论,提高党政基层组织对生态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同认知,引导涉农经营主体更加重视、主动投身绿色农业发展,培育农村绿色金融消费主体。

(三)着力创新农村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

建议一是在绿色信贷基础上,加快推广绿色保险、绿色债券等绿色金融工具在农村地区的运用,形成完备的绿色金融工具体系,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金融产品需求。二是拓宽绿色信贷渠道,逐步推广集体经济组织股权质押、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林权抵押等贷款产品;探索污染物排放权、碳排放权等环境权益抵质押融资新模式。三是拓展与保险、农业担保公司等机构合作,为绿色企业客户提供增信服务。积极用好支农、支小再贷款,加大对绿色中小企业和绿色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降低绿色企业融资成本。四是大力支持乡村生态环境建设,围绕乡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乡村生态农业发展、清洁能源发展等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加快推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

(四)着力完善绿色金融监管机制

建议一是完善绿色金融差异化监管政策,完善绿色投融资资本占用、监管考核、不良容忍度等监管政策,支持绿色金融产品创新,进一步强化监管激励。二是进一步加强与环保部门的合作,推进公共环境数据库建设,为绿色金融产品的创新研发、价格厘定、承保理赔、风险服务等提供高质量、全方位的数据支持。三是将金融机构绿色信贷实施情况关键指标评价结果、银行绿色评价结果作为重要参考,纳入相关MPA指标体系,形成支持绿色金融业务的激励机制和抑制高污染、高能耗和产能过剩行业贷款的约束机制。

文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