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诺智创文旅集团官方网站!我们专注: 农旅文养产业咨询策划、规划设计、投融资建设、 托管运营等一站式服务。
红色平江加速建设旅游胜地
本报驻湖南记者 张玲
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是一方红色革命热土。这里曾是“平江起义”“三月扑城”等重大革命历史事件的发生地,25万优秀儿女为中国革命牺牲,走出了52位共和国开国将军。这里有红色景区及革命遗址129处,国家4A级旅游景区1家、3A级旅游景区2家,红色乡镇2个、红色村5个。
近年来,平江坚持“旅游旺县”发展战略,深挖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聚焦红色名镇名村建设,加速建设令人心仪向往的旅游胜地。10月中旬,2023湖南红色文化旅游节在岳阳市平江县举办,平江这座红色之城的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实践再度引发广泛关注。
✦
深入挖掘红色资源
加快建设红色项目
✦
在平江这片红色土地上留存着众多革命遗迹、遗址、遗物。近年来,革命文物大县平江按照“以史找物,以物证史”的方法,对县境内的革命文物点进行全面“再调查、再梳理、再研究”,不断加强社会各界对“红色平江”的了解。
根据县域红色革命文物的分布特点,该县按照“一心二带”的框架打造“红色平江”。其中,“一心”指以县城为核心的“红心”,“二带”指平江东片红色革命旧址带和平江北片抗战旧址带。2021年,该县出台《“红色平江”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实施方案》,绘就了红色旅游“路线图”,并逐年按计划实施系列项目。
据平江县委副书记、县长彭方建介绍,在红色旅游项目建设上,该县采取“一个重点项目、一名县级领导牵头、一个专门班子服务、一套方案管理、牵头县级领导每月召开一次现场办公会”的机制,确保强力推进。截至目前,该县已投入1.2亿元资金用于红色资源保护和利用,先后完成9处重点革命文物的维修保护和陈列布展项目建设。
与此同时,在保证红色文物安全的前提下,平江创新投资融资模式,鼓励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大力探索“政府+市场+平台”的开发模式、“城投+基投+银投”的融资模式、“主动+互动+感动”的展陈模式、“共建+共治+共享”的利益模式等,创新激发市场活力,做大做强红色旅游项目。
为了让革命文物“活起来”、红色基因“传下去”,平江还出台了优秀红色作品奖励方案,鼓励引导以红色镇村、红色故事、红色文化为原型开展文艺创作,传承红色基因,红色文艺作品实现“井喷”式生长,《黄金十六两》《部长吃笋》《美好时代》等一批优秀戏曲和影视作品受到广泛喜爱和好评。
✦
建设红色名镇名村
串联红色旅游线路
✦
今年6月底,坐落在平江县加义镇泊头村的李六如故居正式对外开放,为平江县红色名镇名村建设再添新名片。李六如是开辟党领导下的红色财政、税务、银行、关税工作的革命先驱,是新中国检察工作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始建于1825年的李六如故居是一座有着64间房、24个天井的湖南特色清代民居,被列入湖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经过修缮,如今,这座古色古香的老屋内陈列着多个专题展览,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了解新中国的税务和检察工作。
当前,平江县明确了创建“湘赣边红色名镇名村聚集区”的发展定位,坚持将红色名镇名村建设作为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篇章,制定了清晰的红色村镇建设发展规划,确立了“一城为核、两镇做轴、五村同创”的总体思路。同时,进一步细化了红色名镇名村建设规划,明确“五个一”的红色名镇名村建设清单,即一馆(革命历史博物馆)、一区(红色文旅融合体验区)、一线(红色文旅特色旅游线路)、一园(红色研学培训园)、一心(红色商品研发中心),整体上统一内容、统一标准、统一要求。
围绕红色名镇名村建设,平江县将红色文物保护和旅游相结合,遵循修旧如旧原则,精心遴选中共平江县委旧址、李六如故居等16个重点项目和加义镇泊头村、向家镇望湖村等5个红色村进行集中攻坚,以项目提档升级带动景点增色添彩。其中,在加义镇投入2亿元,建设红色农文旅综合示范区,并修缮平江惨案遗址、李六如故居和喻杰故居。在5个红色村投入9000万元建成李六如故居检察官教育基地、向钧烈士故居廉政教育基地等14个红色体验项目。
平江县李六如故居
平江县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供图
通过将红色名镇名村范围内的红色景区有机串联,平江县推出了一批主题不一、各具特色的红色旅游线路,全面提升了红色旅游体验感。以加义镇喻杰故居、李六如故居等红色景区为依托打造的“红色体验湘北行”精品线路,2022年游客量达到200多万人次,带动当地1100多人就业。
✦
创新红色旅游模式
推动产业融合区域联动
✦
为了更好地发挥红色资源的革命传统教育效应,平江县深入推进红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推动红色文化与绿色山水相结合,一、二、三产业相融合,因地制宜探索“红色名镇名村+绿色体验”“红色名镇名村+康养运动”“红色名镇名村+休闲食品”等发展模式,最大限度地开发好、利用好红色资源。
有着“七里十将军”美谈的长寿镇依托红色文化优势,加强历史原貌保护,加大旅游景点建设,精心打造“将军之乡+酱干小镇”名片。今年前三季度,共接待游客90余万人次,其中仅酱干一项的销售额就达到8亿元。
通过不断融合创新,平江县推出石牛寨景区“红军行——穿越湘鄂赣 重返根据地”模拟式穿越以及猎玩小镇军事革命主题极限运动、低空飞行等体验式红色文旅项目;平江起义纪念馆、中共平江县委旧址大型VR项目等沉浸式红色文旅项目;天岳幕阜山抗战指挥所、仙姑岩红军营等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推出研学式红色文旅项目。
如今,游客走进平江,可到平江起义纪念馆观看“平江起义”实景演出,身临其境感受激情岁月;可在苏维埃政府旧址参加革命歌曲演唱会,用嘹亮歌声抒发爱国热忱;可加入“红军重走长征路”的队伍,追思先烈,磨炼意志……丰富的红色旅游项目不仅让游客看到红色,更让游客实实在在“走进”曾经的峥嵘岁月,全身心、多形式地感悟红色遗址蕴含的红色精神。
为推动红色旅游区域联动,2016年,平江发起成立了湘鄂赣天岳幕阜山区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合作联盟,近年来已推动一系列合作。2020年,湘鄂赣三省四县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联盟成立,为平江县红色旅游再添一把薪火。
据统计,近3年,平江县红色景区景点共接待游客50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70多亿元,带动近万名群众稳定增收。平江县委书记李勇表示,将进一步精心谋划、精准施策、精进项目,做优做美旅游产品,做实做细旅游服务,做大做强旅游事业,让平江成为人人心仪向往的旅游胜地,成为感知天下洞庭、锦绣潇湘的重要窗口。
北安市庆华军工遗址博物馆:
红出魅力 游出风采
本报驻黑龙江记者 张建友
10月25日,吉林省吉林市李先生走进国家4A级旅游景区黑龙江省黑河市北安市庆华军工遗址博物馆(简称“庆华馆”),仔细观看每一件文物、每一张图片、每一段文字。他说,在捍卫中国主权的战斗中,庆华工具厂发挥了巨大作用,维护了祖国的尊严,令人敬佩。
李先生道出了广大游客参观庆华馆后的心声。北安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局长李晓梅表示,北安市把庆华馆作为传播红色声音、讲好红色故事、推动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有效平台进行积极推进,以此助力文旅强市建设。
✦
创建优质特色旅游景区
✦
走进庆华馆,军工氛围浓烈。50式冲锋枪、54式手枪、56式冲锋枪、运动枪等各种枪支向游客诉说着兵工厂的历史。作为新中国第一家生产枪械类的大型兵工厂,庆华工具厂在中国枪械制造领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010年,庆华工具厂旧址被建设成全国第一家以枪械为主题的军工工业遗址类博物馆。该馆展陈主题为“共和国枪械的摇篮”,共展出各类文物5621件,其中各类枪械528支,机床169台。副馆长姜涛说,喜欢枪械的游客走进博物馆,了解各种枪械的性能特点、生产方式及其背后的故事,从而提升红色素养。
庆华馆整体设计在保留旧址的基础上,以“历史陈展区”“过渡区”“遗址区”“轻武器展馆”“军警训练基地靶场”五大不同风格展区,全景式展示庆华工具厂生产、科研等经典场景,让游客感受到不同时期的东北军工历史及老一代军工人热火朝天的生产场面和吃苦耐劳的革命奉献精神。
今年暑期,庆华馆接待了大批青年学生游客,他们详细了解庆华馆的往昔,特别是对创建、生产时发生的红色故事感兴趣。很多学生表示:“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我们不但要倍加珍惜,更要积极向上、努力学习,将来成为有用的人。”
庆华馆全面系统地展示了东北最大枪械企业的辉煌历史,把当年建厂规模最大、历史贡献突出、科研成果丰硕、管理经验典范、精神财富繁多的优秀成绩展现给广大游客。
✦
多种方式
吸引游客走进庆华馆
✦
今年中秋国庆期间,庆华馆隆重举办“探秘军工中秋文化之旅”活动,推出“我把军工故事说给你听”“我们都是红色讲解员”等文化项目。
该馆宣教部副主任潘洋说,庆华馆把举办活动作为吸引游客的重要抓手,通过举办临时展览、特色讲座、红色沙龙等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把红色种子根植于游客的心灵深处,让红色文化激励广大百姓创业干事,为国家做贡献。
近年来,博物馆利用馆藏资源,相继举办了“北安市纪念抗美援朝胜利70周年专题展”、红色精神宣讲、红色走基层、红色诗朗诵、红色电影展播、重温入党入团誓词等一大批丰富多彩的红色文化活动。
该馆本着开放办馆的理念,与教育、体育、工会、妇联等多部门多行业合作,开展了“国防教育铸军魂,启蒙童心共飞扬”国防教育大讲堂系列活动、“传历史记忆,展黑土风采”军工故事我来讲活动、“626军工国防夏令营”等上百个红色活动,增强了广大游客特别是青少年游客的国防观念。来自北安市的一位中学生表示,长大也要去当兵,保家卫国最光荣。
除了开展红色研学游、红色文化游、红色文化论坛等活动外,庆华馆还在馆内设立了反恐自卫体验馆和多媒体放映厅、手动装枪台、VR互动体验区、电子激光靶模拟射击、红色军工邮局等多种互动体验项目,游客通过红色体验对庆华馆留下了深刻印象,为红色旅游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
用红色文创
丰富红色游业态
✦
以馆藏产品为依托,庆华馆近年来通过自行开发、联合开发、委托开发等多种形式开发具有军事元素、文化元素、纪念意义、收藏和实用价值的文创产品,形成了枪支系列、徽章系列、书籍系列、水杯系列、冰箱贴系列共十五大系列,包括枪酒、枪型徽章、军用手表等近千种文创产品,因其物美价廉受到了市场的欢迎。
游客在选购红色文创产品
北安市庆华馆供图
据庆华馆讲解员刘思怡介绍,可拆卸92式手枪、转轮手枪、64式手枪、95式突击步枪等枪模,造型小巧美观,制作工艺精良,采用金属材质,耐磨性、抗摔性良好,深受青少年的喜爱,是集娱乐、收藏和馈赠于一身的文化产品。
庆华馆馆长吴婷介绍,庆华馆下一步将在红色品牌游建设上加大力度,通过打造精品展览、培养明星讲解员、推出特色旅游纪念品、开展特色品牌活动等方式,让庆华馆的红色文化闪耀出时代光芒,从而为文旅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浙江义乌:
立信仰之源
传红色文化
富乡村旅游
本报驻浙江实习记者 周传人 通讯员 金淑娴
1920年早春,在浙江省义乌市西北部大峰山脚下的分水塘村,29岁的陈望道躲在破旧的柴屋里翻译《共产党宣言》,“蘸着墨汁吃粽子,还说味道很甜”。从此,“真理的味道”留在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心里。
近年来,浙江义乌立足《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首译地“红色根脉”优势,不断扩大红色文化影响力,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共富。
✦
盘活“红色根脉”
资源优势
✦
“红色根脉”蕴含着党的初心使命,蕴含着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基因密码,是浙江精神之源、使命之源、力量之源。《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
“西流泽义乌,东灌润浦江。”故名分水塘。近日,分水塘村红色文旅很热,踏上“信仰之路”,寻访“红色印迹”,品味“真理之甘”……络绎不绝的游客来到陈望道故居,探寻望道先生的人生足迹;在初心承诺厅,书写承诺,体验木版水印,重温入党庄严时刻;在宣言诵读厅,诵读红色篇章、诗词,感受信仰的力量。
陈望道故居所在地分水塘村面貌一新,访客不绝。
义乌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供图
多年来,义乌盘活“红色根脉”的资源优势,依托“红色三杰”中陈望道的原型故事,立体展示革命精神,将陈望道故居打造成红色资源展示教育基地。为让“信仰的味道”传播得更远,义乌着力打造望道信仰线。该线起于城西街道横塘村,经七一村至何斯路村,止于分水塘村,全长约13公里。该线从自然景观提升、产业植入、文化发掘等多个方面入手,用红色文化、山水景观、人文历史等串起各个小村落,将《共产党宣言》诞生及海外宣传、国内宣传的历史过程,以景观小品形式布置在各个重要节点,形成以《共产党宣言》为主题的红色文化之路,让游客可以在红色旅游中品味和感受红色文化。
✦
推动“红色文化”
广泛传播
✦
义乌市赤岸镇神坛村亦是红色研学之旅的重要节点。村口的五角星门牌下,刻着“雪峰故里”的石碑也变得锃光瓦亮;黑瓦白墙的村中民房,倾斜而下的村口溪流,以及拔地而起的一栋栋红色文化建筑……一走进神坛村,就能感受到浓郁的红色文化氛围。
100多年前,现代作家、文艺理论家、社会活动家冯雪峰在此出生、成长,并成为走完红军长征路的少数文人之一,为革命奉献了自己的全部。100多年来,“红色文化”“雪峰精神”在此代代流传。
6月,在冯雪峰诞辰120周年之际,中国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新时代文学实践点授牌暨雪峰书屋启用仪式举行。雪峰书屋,包括雪峰图书馆、雪峰文学馆两大场景,集创作、展览、教育、研究与交流等功能于一体,是具有义乌辨识度的文化新地标。雪峰图书馆总面积360平方米,现有藏书2万册,均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捐赠,成为该社在外地支持设立的唯一书屋。雪峰文学馆,则以冯雪峰“人物生平”为时间轴,以文学成就为灵魂,穿插红色革命历程,真实再现冯雪峰传奇一生。
为让“红色文化”广泛传播,义乌每两年举办一次“雪峰文论奖”,推出《望道》《鸡毛飞上天》等一批叫好又叫座,且具有义乌辨识度的文艺精品;组织万名中小学师生踏寻先辈足迹,通过观看红色话剧、走访老战士、听老战士讲革命故事等活动,“沉浸式”体验红色岁月。
✦
借助“红色基因”
促进共富
✦
义乌市还借助“红色基因”,推动乡村旅游共富。例如,分水塘村按照全面保护、深度开发总体思路,以“一街一居一房一馆”为核心,通过村民众筹、股份制经营,吸纳民间资本投资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庭院经济,深入打造红色文旅品牌。
同时,分水塘村还招引义新欧进口商品直销中心、名特优新农产品馆、荷塘月色民宿、“橙心青创”共富工坊等项目,吸纳20余位村民家门口就业,带动瓜果蔬菜等农产品实现不出村售卖50万元以上,分水塘村也从原来的经济薄弱村蜕变成能够辐射带动周边经济薄弱村“摘帽”的“明星村”。
无独有偶,神坛村抓住红色旅游发展的契机,积极探索了一条文化遗产有效保护利用与美丽乡村有机结合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冯雪峰故里”项目紧扣“微改造,精提升”,围绕“养、学、闲、精、奇、新”等要素展开业态运营,将更多旅游产业的元素植入到村居中去,形成乡村旅游和商业活动的良性互动。
文章标签